40-50(7/51)
夕祸福。也好,既然如此,她正好反思一下自己在刺绣上的不足之处。文绣院中的确有大佬,有的擅长异色双面绣,有的甚至还擅长三面绣,就像顾绣头,就是从小师从名绣,人家家中是专门做酒楼和成衣生意的,尤其是在平江府、临安府有十二家大铺面,其父占股三成以上。
她们这群人选进去,是不怎么教手艺的,锦娘曾经还花钱请那位擅长双面绣的女工吃饭,但人家表面指点,实际却是什么都不教导。
至于顾绣头等人,自不必说,从小就开始学最复杂的绣技。
锦娘已经看清楚了,她要学人家的手艺,人家是不会教的。终其一生,恐怕也只能做个中等的绣娘了。
可是……
她站了起来,却又笑了,这顶尖的绣样也并非是每个人都能消受的起的。终究还是普通人居多,而她的衣裳也是卖给普通官宦人家大户人家居多,她做不了顶尖的绣娘,但是可以试着求一个中等偏上的绣娘啊。
就像中进士的五等人,一甲十名也只有十人,可天子要州牧百姓,靠的也不仅仅是这十人啊?
人得找准自己的定位,印金、描金之法,她已然是学会,但说实话这些还得自己买金箔来,价钱贵不说,买的人也未必多。
自己真的是着相了。
现在最紧要的不是做这些奢侈之物,而是画出属于自己风格的花样子,从临摹到自创,这才是她现在应该做的。
再有,她本就擅长花鸟绣,就应该专攻此门,而非听说如今时兴什么就做什么。
经典才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数日之后,大雨退却,太阳出来,狼藉和阴霾消散。
锦娘家中的瓦片也被吹翻了几片,他爹请了瓦匠过来修补了一番,京中物价涨了不少,三叔家中本来赁的最差的两间屋子住的,如今他们前面的树倒塌下来,把房子压倒了半边。
三叔母又想把儿女送来她家,被娘直接拒绝了,说她们自家的瓦片都漏水,一家四口都挤着睡的,哪里还管的着别人。
莹娘见状,不由得想自己拼死命的买宅子果然也是好事,至少不必像现在这般住处都受制于人,她本来一直觉得背负那样的借款喘不过气来,但是现在觉得的确应该如此。
七月天气开始炎热,文绣院开始只上工半天,锦娘她们早上点个卯,中午直接回来吃饭,她把窗户撑起来,开始在房内作画。
以前都是模仿别人的作品,如今却是开始自创,夏天一般是抹胸背心单衣配上合裆裤,锦娘酷爱粉色,故而衣裳多为粉嫩之色。抹胸做一片揉粉式,外面一件藕荷色普通纱的背心,再一件同色绉纱背心。
她在单衣上绣了不少小团的紫藤花,自觉清雅脱俗,然而这个月不过卖了三贯多。
然而,她没有气馁,本以为素净秀雅为美,可太曲高活寡,竟然无人买。
连掌柜都十分委婉。
如此锦娘在中秋之前赶制了一套衣裳,这次她把住脉了,在领抹处绣了石榴、橘子、葡萄图,颜色清雅俏皮可爱,当然这般绣也是有个好意头,就叫吉祥多子图。
因为如此意头,这一套成衣分了十九贯给她。
真是让锦娘自己都有些哭笑不得。
中秋之际,爹娘又在一蒙学附近找了一处铺面,这次只交了三个月的月钱,锦娘则在州桥附近的笼饼店买了几样别家的过去拿给她们。
“我总觉得咱们做吃食的,应该尝尝人家生意好的笼饼怎么做的,如此才能够改善自家的口味。”锦娘也佩服从外乡来汴京讨生活的人,汴京的角落都有人卖吃食的,路上都有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