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感谢你们逼出了“最强形态”的北川(2/4)
生活在最残酷的二战末期。强烈的时代差异和对比感一下子就把两名主角的宿命感和矛盾感拉到了最满。
村田线里,村田卡夫卡在15岁的时候被母亲抛弃。
但他又对父亲厌恶至极,便独自一人来到了陌生的小城市生活。
在他的人生中,任何事物都是扭曲的,因而他的性格极其孤僻和冷漠。
村田卡夫卡初始的内心也是扭曲的,他和俄狄浦斯王一样,要弑杀父亲,占有母亲和姐姐。
不过在他闯入了小镇的图书馆后,里面的管理者大岛成了他的精神导师,一步步将他从那种扭曲的人生里解放了出来。
而在另一条中田线里,中田聪也同样渴望成长,也同样不幸。
但和村田卡夫卡截然不同的是,他的人生中没有了正面引路人。
在遭遇不公对待后,中田聪没有考虑离开恶劣的环境,而是将希望寄托在年轻女教师的身上。
可惜在战争年代,年轻女教师的人格也是不健全的,根本没有能力承担起精神导师的角色。
然后在她的指引下,中田聪彻底走向了一条和村田卡夫卡完全不同的不归路。
小说故事的剧情不复杂,就和《俄狄浦斯王》的戏剧一样,老少皆宜,通俗易懂。
但《海边的卡夫卡》里,北川秀设置了两个看似类似,实则最后结局截然不同的少年主角,就是为了在刻画强烈宿命感的同时,也让读者们同一时间能感受到绝望和希望两种相反的情绪。
村上春树的书大多内容残酷,不美好,但里子还是充斥着真善美的。
在北川秀的刻意调整下,小说里体现的“原谅”和“接受”成了更明显的寓意,能被更多读者轻松认识到。
就这样,文思泉涌的北川秀在做完了所有设定和大纲后,立即开始劈里啪啦敲打起键盘。
12月10日就是新一届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典礼。
北川秀得赶在这一天前让《海边的卡夫卡》在海外他所熟悉的各大杂志上同步连载。
日本国内的话,这次他打算让北川文娱下属的出版社直接发行小说的单行本,不再于任何杂志上连载。
没有杂志连载这一步,会让小说前期的宣发效果降低,可能有不少读者要在很久以后才发现这本新书。
但好处就是消弭了因小说连载而损失的大量单行本销量。
因为这部小说北川秀纯粹是向着证明自己和反击阿尔诺夫妇而去,所以他的目标很明确——
打破自己在国内以及海外的所有小说的单行本销量记录!
因此任何会影响到单行本销量的因素,他都要直接扼杀在幼苗中。
同样,所有能提振单行本销量的办法,他也会不择手段的用上去。
既然对方都不讲武德的开始用恶心人的盘外招对付自己了。
那北川秀也就不再和他们讲规矩与原则,就比比谁的拳头更硬呗。
在这种强烈的创作激情下,北川秀犹如神助。
每天早上4点起床,写作5小时后开始运动跑步、然后听音乐吃饭,睡过午觉后继续写作。
晚上的时候他还会抽空思考下《1Q84》的剧情和内容,想着该怎么把这部更能影响日本本土读者的小说写好。
时间飞速来到了1998年10月7日。
当这本比原著更精炼和深化的《海边的卡夫卡》被同时摆上斋藤玲奈、薰子和石田泰淳的办公桌上时,北川秀的这三个编辑顿时人都傻了。
斋藤玲奈